Skip to content

清晨,日暮,何处是我的归宿

Posted on:April 14, 2024 at 10:35 AM

Table of Contents

Open Table of Contents

你是否得到了,期待的人生。梦里的海潮声。 他们又如何从,指缝中划过。像吹在旷野里的风。 … 情长,飘黄,静悄悄的时光。 清晨,日暮,何处是我的归宿。 —朴树《猎户星座》

世界在雾中

这是一篇关于个人发展的文章,想这个话题想到了朴树的《猎户星座》,觉得这首歌的歌词很贴切,就像“世界在雾中”一样,我们也总是会感觉看不清自己所在的环境,总是想看得更加清楚一点:想技能多掌握一点,觉得作为一个程序员,设计模式、算法和数据结构、网络、数据库、系统设计等应该掌握得更好一点;想了解自己多一点,尝试一些觉知和提升自己的话题,比如”高效能”、“刻意练习”、“深度工作”等;想了解工作多一点,看看公司的新闻,看看组织和团队的 OKR,看看我们打算做什么,什么是重点,怎么做更好一点;多了解商业一点,想着打造自己的产品,构建被动收入……更别说还有更了解政策、产业、学界、经济等等。

一圈下来以后,却发现仍然有很多东西看不清,“乱花渐欲迷人眼”,最终忘记的事多于记得的事,记得的事多余做成的事。

那问题是不是出在我们想要走通的路太多了,仿佛也不是,一方面上面这些问题是在商业社会生活必定会接触到的内容,另一方面我们确实能在现实里看到一些“超人”,面面俱到尽善尽美,说明这条路不是此路不通的。我们不说成为超人,只是希望今天比昨天更好一点,好像也不是那么明确,太多想做要做的,折腾了不少东西,但也不知道今天有没有比昨天更好一点。

重复

不过这个状态不影响我们走进明天,因为日子大多是机械重复的。“让人可以重复”可能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设计,人可以不像原始社会一样每天睁眼都面对太大的不确定和风险,只用在已经熟悉的环境里动用最小的脑力和体力投入就能制造稳定的产出。但重复本身也有风险,因为这个重复是人为构造的,它可以被制造出来也就可以被销毁,销毁时机就是年龄危机,它告诉你:时间到了,我们要换下一批人来重复了。

应对

为了避免走到“重复到不可重复”的境地,我们总想做些打算、产生一些变化。比如做自己的产品、干自己的业务、提升不可替代性等。不过这些都是美好的愿望,它并不是一个明确的目标。什么是明确的目标?就是能拆解成任务的事情,明确地写着一二三步。我们没有这一个一二三步的地图,我们仍然在战争迷雾里,好在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是常态,能做的就是一点点摸索,碰到墙了就回来,前面有路就往前走两步。

这就又回到了开头的“世界在雾中”,我们一方面在尝试绘制一份自己的全方位地图册,一方面在这篇迷雾里行走。可是一开头不就说了好像走不通吗?太多了走不过来啊。

是的,确实没法预见自己什么时候走完,甚至我们穷尽力气能不能走完都说不定。但这不代表就不走了,看清自己还有很多没走过的路,认识并接受自己可能没法都走完的,然后想想哪些是自己最想走的那 20% 的路,先走着就好了。

因为本来就没有规定我们一定要走完哪些路,一定要走到哪里才能避免危机,危机本身也是动态的,本就没有唯一的标准,更重要的是在路上。

那我们能掌控什么呢?最能掌控的筹码是时间,唯一要决定的就是时间要怎么分配,面对时间筹码,不要想着不出手就不会输,恰恰不出手就已经输了,因为这个筹码是有利息还会贬值的,出手才有翻盘的可能性。

保持稳定小额的增长,然后持续足够长的时间,就能借助复利的力量,特别是我们自身还有那么多不足,增长空间更大,保持小额增长也就没那么难了。这也让我想起那么句话:“宇宙的尽头是考公”,就非常符合这个模型,这个路径足够稳定,时间足够长,没有太大的风险和波动,伴随大流持续有小额的增长,只要一直稳住就行。

归结起来,只要“在路上”,然后理解《认知觉醒》写的“焦虑的原因就两条: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然后在过程中不断把战争迷雾点亮,争取还没走到就先点亮尽可能大范围的迷雾(比如预判三年、五年、十年的路径)就很不错了。

结尾

感谢看到这里,文章讲了一堆又好像没有讲什么实质的内容,这篇更多是我面向自己的思考和对话。之后我也会对自己写的要求低一点,或者说少担心一些写不出好文章,只求用心去写,不求表达什么,做到自我的反思和简单的交流就好。如果我们有相同的经历,希望看完能有共鸣;如果是还没经历过的朋友,希望能给到一些启发和预见;如果是在走前面的先行者,期待您指点迷津。

.